日時 2025年2月22(土)13:00〜17:00
場所 東京大学駒場キャンパス101号館11号室(EAAセミナー室)
言語 中国語
主催 東京大学東アジア藝文書院(EAA)
講演① 邢 程(浙江大学)
「“他者”的位置:关于鲁迅1927年夏季的一个文本群」
講演② 謝 俊(中央戯劇学院)
「野蛮的木匠:占有性个体、现实主义和1980年代的改革精神」
司会 王 欽(東京大学)
要旨①(邢程氏講演)
鲁迅1927年6月至8月间的著述中,存在这样一个文本群:《〈小约翰〉动植物译名小记》《朝花夕拾·后记》及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,这三个文本分别处理了非母语的、非文字的以及非现代的三个维度的“他者”。在广义的“翻译”的视野中重新阐释这样一个文本群,可以看到作为现代文学主体的鲁迅在“清党”后被动的沉默里,如何将诸种“他者”内化为自我确认与自我重建的可能性方案。
要旨②(謝俊氏講演)
本次演讲的内容是我即将出版的新著《野蛮的个体: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现实主义的美学与政治》中的一个章节,它将主要关注1983年中篇小说《鲁班的子孙》里的“小木匠”这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原型资本家形象。研究受新历史主义方法的影响,将对小说所呈现的个体塑造过程做审美的和哲学反思,并同时探索这一个体与时代精神、与法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关系。我将说明,”小木匠”所表征的改革英雄形象突破了传统小生产者形象在伦理、政治与美学上的限度,他呼唤出了一种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新人格,通过对技术、资本、权力与风险的有效调配,这一野蛮的理性经济人充分调动了改革的资本与能量,催动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的迅猛扩张,因而也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秘密的一个关键的艺术形象。

「小さな社会から構想する平和の可能性」第3回セミナー
ポスト島ぐるみの沖縄戦後史
学習院大学外国語教育研究センター研究プロジェクト
シンポジウム「清朝末期の進化論――厳復とその周辺」
シンポジウム「清朝末期の進化論――厳復とその周辺」
